工作人员在精准测绘,旁边的大型机械破土挖渠……2月26日,银川市西夏区万亩稻渔种养综合示范区里一派繁忙景象。
“虽然有疫情,但是我们如期破土种地。”现场施工负责人常树华说。
今年,西夏区实施特色产业提质工程,放大“芦花小镇”稻渔空间的规模效应,新增稻渔综合种养区3000亩,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,让“小农业”展现新活力。
有了新增土地做后盾,西夏区万亩稻渔种养综合示范区迭代效应更加明显。万亩稻渔种养综合示范区是集水稻和瓜果蔬菜种植、销售及信息技术服务、推广为一体的大型综合示范基地,同时带着“乡村旅游”的基因,融合了一二三产业。该示范区除集中流转周边村集体土地、建档立卡贫困户土地外,芦花村还投资建设10个小木屋搞旅游,基地每年给村里6万元至8万元分红,芦花村七八个人长期在基地务工,每月每人工资3600元,农忙季节再雇芦花村20多人。
据西夏区农业农村和水务局局长王继斌介绍,为了脱贫富民,西夏区各农业合作社流转村集体土地,壮大村集体经济,同时帮助贫困户脱贫。除正常支付土地流转金外,每年分红时还给建档立卡贫困户每亩多分50元。
疫情期间,虽然西夏区蔬菜产业示范园在种子、物资运输等方面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,但是设在示范园的“扶贫车间”还是如期翻地,准备种植。
西夏区蔬菜产业示范园一共有74栋棚,春季主要种植叶类蔬菜,夏秋两季主要种植南瓜和甜瓜等瓜类作物。建在这里的“扶贫车间”,其实就是一座座大棚。
园区负责人黎维林表示,扶贫车间每年给贺兰山西路同阳新村分红12万元,给同庄村帮扶资金12万元,同阳新村和同庄村务工人员日工资保证在110元至120元。“扶贫车间”在带动农民就业的同时,也为周边蔬菜种植提供示范经验。(记者 贾莉)